中共中央24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解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同时解读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有关一系列问题。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、“加快先进科学技术自主化”、“把货物投资和人才投资紧密结合起来”。它们发出什么信号? “十五五”时期主要有哪些发展?新闻1+1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委员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进行解读。
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“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这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?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委员朱民:改革开放以来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国策。这是40年来我国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。在当前环境背景下,聚焦经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。
从内部情况看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人均GDP增长了70多倍,但这只是世界平均水平。如果我们想在2035年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,仍然存在许多挑战。总的来说,人们都希望过上更好、更富裕的生活,经济增长非常重要。
从国际上来看从形势来看,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基本上是为了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。美国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整体增速超过美国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占美国GDP的比重增长很快。因此,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贸易战仍然是经济打压。
在此背景下,中央再次强调经济建设。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,给了大家方向和信心。
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“利用科技发展高峰”。我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?
中国国际经济生态交流中心高级专家朱民先生:21世纪是一个技术发展和竞争的时代。技术比较特别是在地缘政治的框架内,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。未来五年,科技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将是在一些核心前沿领域取得突破,迈入世界前列。人工智能是当今最大的趋势。一年前,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落后美国两三年。但今天完全不同了。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,因为我们有大规模的算法和模型进行细致的探索,有配备华为和国产芯片的服务器,还有中央“20条数据措施”的政治优势。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,特别是在AI+方面。
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模型都是大规模语言模型。这是h用文字很难准确地解释某件事,但用图片尤其容易理解。因此,如果能够引入成像算法,中国的人工智能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未来五年,人工智能将在基础理论、AI+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中国目前在量子计算方面也走在前列,拥有良好的基础。在生命科学、脑机接口和干细胞等领域,日本也拥有极其雄厚的基础,每年出口到全球的新药审批规模极其庞大。
在能源方面,我国的技术已经成熟,将无核能、聚变与裂变、第四代核电站结合在一起。我们现在要以合并为契机,提高效率,推动“十五五”规划取得新的进展。
与此同时,我们看到超级市场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电导率、光纤通信和太阳能发电。未来五年,这些行业预计将经历爆炸性增长。
因此,“十五五”时期是我国科技创新爆发的新阶段。
您如何看待未来十年重塑高科技产业的必要性?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专家朱民:中国经济的特点是实体经济、制造业、工业。中国的科技发展了,将如何发展?中国经济的未来将取决于是否融入高质量、高生产力的新兴产业。高技术制造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,增速超过20%。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经济核心力量尤为重要的基础。
由于当前“逆全球化”趋势,我国构建的产业链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变革。当我们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时,我们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产业链结构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这不仅将使中国的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,也将使世界新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,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和产业链的格局。提出我国工业发展的完整性和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发展是“十五五”工业发展的重要点。
如何实现扩大内需与人力资源投资紧密结合?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专家朱民:扩大内需和人力资源投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,都是一个方面尤为重要。内需需要人去消费,所以投资人就意味着让人去消费,同时让人成为更好的人力资本。这两个方面特别重要,因为它们让我们为现在和未来做好准备。
这一声明提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特殊性,同时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比重、继续增加财政对民生支出等一系列政策。所有这些都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,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福利和生活的意义。
同时,还鼓励新人力资本的形成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,是因为它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。现在我国已进入技术红利体系,人力资本开发就成为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。因此e、把人置于需求增长的中心,同时把人置于人力资本发展的中心,是本公报特别重要的新理念和亮点。
“十五五”期间如何更好构建全国统一市场?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专家朱民先生: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主要挑战和目标,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应该在“十五五”期间实现。
我们继续谈论中国。它是一个大市场,但如果这个市场碎片化,不能有效配置资源,就不能成为大市场,不能带动内需,不能承受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。因此,对此,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这里有几点特别重要。例如,规则的统一性制度的统一,资金资源流动和配置的统一,政府行为的统一等等。统一的大市场一旦建立起来,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,发挥大市场的优势,就会更好地发挥作用。我们希望“十五五”期间逐步消除这些联动障碍。如果我们形成统一的中国市场,中国经济就会变得真正强大。
您对进一步扩大高层对外开放有何看法?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委员朱民:中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新阶段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。当全球资本来到中国时,企业也落户中国、在中国生产、销往世界各地。
如今,“逆全球化”逆流下,“中国加一”方兴未艾。许多国际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同时,也向海外扩张。中国企业也在逐步向海外扩张。不过,越来越多的人认为,新标准应该是“中国+N”,即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和科研,然后增加几个不同的生产基地。中国企业也将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基地。在此背景下,开放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一是继续欢迎优质企业进入。第二,我们将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扩张和中国全球产业链的形成,让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扩张、中国的产业链和中国引进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形成合力。我认为这是中国开放的新格局。
从现在开始,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,集中精力办大事,所以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。技术、新产业链、国内品牌经济、消费、民生都是“十五五”的主战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