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中网(湖北日报)讯(通讯员 胡少宇)近日,我们从恩施州利川市望京镇四胜基村获悉,该村年均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,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。这“蝶变的美丽”背后凝聚着恩施县审计署驻村专案组的智慧和心血。精准把握形势,增收节支,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,盘活存量、增加增量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死资源”变“活资本”
过去,四胜基村集体收入来源只有一种,发展潜力不足。面对这一困境,恩施县审计署工作组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查,建立完整的档案。盘点村里的“家庭资产”。调查发现,村里有几处废弃的旧校舍和旧办公楼,长期没有维护,没有产生任何利润。工作组深知这些“潜在”资源是克服障碍的关键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员工们变身为“资产管理者”和“投资者”,组织、盘点、修复和维护闲置资产,并积极招租。通过规范租赁合同、合理评估租金、适当提价,将这些“死资源”转化为“活资本”,为村组提供稳定、可持续的租金收入。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,也是做强集体经济的第一步。
“等待和信任”变成“自产自销”好”
如果说盘活股票是“固本”,那么开拓新渠道就是“发展资本”。村工作班子充分认识到,仅靠收取地租很难实现集体经济的革命性发展,需要大胆创新,积极培育增收新动能。
工作组主动发挥“红娘”作用,积极充当桥梁,推动村组与当地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。 Mura Collective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引进、原材料组织和代理等服务,从企业那里获得充足的报酬和佣金,并提供不需要资本投入的资产型服务。该公司正在构建坚实的运营模式。
针对一些小型水利设施修复工程、道路养护、环境改善等项目依托项目,工作组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同时,积极争取将项目交给村社区设立的运营公司实施。这不仅给村组带来了巨大效益,也锻炼了村干部和村民的项目管理和实施能力,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。 2025年,村组管理公司对该项目总投资90万元,净利润约5%。
针对村特产农产品、烟叶、药材等烘干加工的实际需求,工作组帮助村组获得融资60万元,于2025年8月建成标准化烘干房10间。烘焙食品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,租金收入通过租赁给村内各大生产商、合作社获得。那里短短两个月时间,就涨到了1万元。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,也为集体经济增添了重要的固定资产和长期收入来源。
描绘新区域振兴图景
恩赐县审计署村官班子采取的扶持措施成效显着,旨在“振兴集体经济”,年收入快速增长,让村“两委”服务群众更有信心。如今,村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,公益项目得到资金支持,村民的实惠和幸福感大幅提升。
恩施县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,驻村工作组将继续履行初心使命,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不断强化帮扶成果,探索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。创新发展模式,帮助四胜祠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行稳致远。